茶叶泡2次就没味道了怎么回事(好茶叶泡两次就没味了)

2024-01-08 15:47:43 倍司网

摘要龙井是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中的一种,其中最有名的还属杭州西湖龙井。龙井茶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冲泡饮用十分有滋味。茶叶一般可以泡上多次,但是龙井茶一般泡上两...

茶叶泡2次就没味道了怎么回事(好茶叶泡两次就没味了)

龙井是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中的一种,其中最有名的还属杭州西湖龙井。龙井茶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冲泡饮用十分有滋味。茶叶一般可以泡上多次,但是龙井茶一般泡上两三次之后就没有什么味道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龙井为什么泡两次没味了

龙井是绿茶中的高档名茶,绿茶一般就是泡三次,第二泡味道最好,第三泡就比较淡了,龙井一般只泡两次。

茶类不同,耐泡程度也就不一样。非常精致和高档的茶不耐冲泡,通常,煮两次后就没有茶的味道,比如龙井。而普通的红茶和绿茶通常可以煮3-4次。当然,茶的起泡性与茶的嫩度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它取决于加工后茶的完整性。茶加工的越精细,越容易煮茶,茶越浓,茶煮得越慢。

龙井泡几次最好

从营养吸收上来说,袋装茶最好只冲泡1次,散装茶则别超过3次。

与散装茶叶相比,袋装茶叶在加工和制造过程中经过切割和捏合被完全破坏,并且颗粒形状相对较小。第一次冲泡3-5分钟后,将有80%-90%的营养成分浸泡在茶中。第二次冲煮后,剩余的10%的营养几乎全部沉淀出来。

龙井散茶则需要多次冲泡,因为散茶的体积较大,所以冲泡的时间最好也长一些,尤其是第一泡,最好控制在五分钟左右,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让龙井茶中的营养物质充分析出。散茶第一泡能让龙井中的大半营养物质析出,剩余的物质会在第二泡、第三泡时析出绝大部分,再泡下去就没有什么营养价值了。

龙井一点都不香原因

1.冲泡时间太长,导致香味完全挥发。龙井茶最好在冲泡后及时饮用。

2.冲泡龙井茶时,茶与水的比例非常关键。如果水量过多而茶量太少,则茶中的物质就无法满足最佳状态的龙井茶的物质消耗。

3.最好的龙井茶在清明前的嫩芽尖时采摘,而秋季采摘的龙井茶口味较淡,口感相对较差。

这和茶叶的好坏没有关系,在于你对茶叶冲泡时间的掌握上,在冲泡绿茶的第一泡时间五分钟就已经是很长的时间了,如果时间在延长,那不叫泡茶,而叫浸茶了,这样的泡茶方法,就是在好的茶叶到了第二次冲泡也是无滋味,淡如白开水。绿茶在色、香、味上,讲求嫩绿明亮、清香、醇爽。在六大茶类中,绿茶的冲泡,看似简单,其实极考工夫。因绿茶不经发酵,保持茶叶本身的鲜嫩,冲泡时略有偏差,易使茶叶泡老闷熟,茶汤黯淡香气钝浊。此外,又因绿茶品种最丰富,每种茶,由于形状、紧结程度和鲜叶老嫩程度不同,冲泡的水温,时间和方法都有差异,所以没有多次的实践,恐怕难以泡好一杯绿茶。

(一)用水

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的品质,古人曾云“茶性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我个人认为,水质对茶汤的滋味非常重要,色香倒还在其次了。用稍差的水,即使冲泡乌龙茶,亦觉不堪一饮。

古人的茶书,大多论及用水。所谓“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等等,终不过是要求水甘而洁,活而新。纯粹从科学理论上讲,水的硬度直接影响茶汤的色泽和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硬度高,则色黄褐而味淡,严重的会味涩以致味苦。此外,劣质水不仅无法沏出好茶,长期使用生成严重水垢,还会损坏茶具。所以泡茶用水,应是软水或暂时硬水。

一般来说,以泉水为佳,洁净的溪水江水河水亦可,井水则要视地下水源而论。至于雨水和雪水,以当今环境污染之重,恐怕没人敢喝了。我自己泡茶用的水,多是矿泉水。国内的水,我比较常用农夫山泉,微带泉水的清甜。茶艺馆的水,也多用矿泉水或蒸馏水,那些依山傍水的地方,则可汲取山上泉水,如杭州虎跑水,广州白云山的泉水。一般家庭使用滤水器过滤后的水,也勉强可用。

(二)水温

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特别是在饼茶团茶时期,控制水温似乎是泡茶的关键。概括起来,烧水要大火急沸,刚煮沸起泡为宜。水老水嫩都是大忌。水温通过对茶叶成份溶解程度的作用来影响茶汤滋味和茶香。

绿茶用水温度,应视茶叶质量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绿茶,以80C左右为宜。茶叶愈嫩绿,水温愈低。水温过高,易烫熟茶叶,茶汤变黄,滋味较苦;水温过低,则香味低淡。至于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C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味淡薄。

此外需说明的是,高级绿茶用80C的水温,通常是指讲水烧开后再冷却至该温度;若是处理过的无菌生水,只需烧到所需温度即可。

(三)茶的用量

茶叶用量,并没有统一标准,视茶具大小、茶叶种类和各人喜好而定。一般来说,冲泡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是1:50~60。严格的茶叶评审,绿茶是用150ml的水冲泡3g茶叶。

茶叶用量主要影响滋味的浓淡,我想这完全决定于各人的习惯。初学者可尝试不同的用量,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茶汤浓度。

(四)茶具

冲泡绿茶,比较讲究的可用玻璃杯或白瓷盖碗。普通人家使用的大瓷杯和茶壶,只适于冲泡中低档绿茶。

玻璃杯比较适合于冲泡名茶,如西湖龙井、碧螺春、君山银针等细嫩绿茶,可观察到茶在水中缓缓舒展、游动、变幻。特别是一些银针类,冲泡后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直立,然后徐徐下沉,如春笋出土似金枪林立。上好的君山银针,可三起三落,极是美妙。所以一般茶艺馆,多使用玻璃杯冲泡绿茶。

古人使用的是盖碗。相比于玻璃杯,盖碗保温性好一些。一般来说,冲泡条索比较紧结的绿茶,如珠茶眉茶,我个人比较喜欢盖碗。好的白瓷,可充分衬托出茶汤的嫩绿明亮,且盖碗比较雅致,手感触觉是玻璃杯无法可比的。此外,由于好的绿茶不是用沸水冲泡,茶叶多浮在水面,饮茶时易吃进茶叶,如用盖碗,则可用盖子将茶叶拂至一边。

总的来说,无论玻璃杯或是盖碗,均宜小不宜大。大则水多,茶叶易老。

(五)冲泡方法

绿茶的冲泡,相比于乌龙茶,程序非常简单。根据条索的紧结程度,应分为两种。然而,无论使用何种方法,第一步均需烫杯,以利茶叶色香味的发挥。

1.外形紧结重实的茶

1)烫杯之后,先将合适温度的水冲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不加盖。此时茶叶徐徐下沉,干茶吸收水分,叶片展开,现出芽叶的生叶本色,芽似枪叶如旗;汤面水汽夹着茶香缕缕上升,如云蒸霞蔚。如碧螺春,此时则似雪花飞舞,叶底成朵,鲜嫩如生。叶落之美,有“春染海底”之誉。

2)一段时间之后,茶汤凉至适口,即可品茶。此乃一泡。茶叶评审中,以5分钟为标准,茶汤饮用和闻香的温度均为45-55C。若高于60C,则烫嘴也烫鼻;低于40C,香气较低沉,味较涩。这个时间不易控制。如用玻璃杯,我一般用手握杯子,感觉温度合适即饮;如用盖碗,则稍稍倒出一点茶汤至手背以查其温度。完全依靠经验,所以实践是最重要的。

3)第一泡的茶汤,尚余三分之一,则可续水。此乃二泡。如若茶叶肥壮的茶,二泡茶汤正浓,饮后舌本回甘,齿颊生香,余味无穷。饮至三泡,则一般茶味已淡。

此种冲泡方法,除碧螺春外,同样适合于平水珠茶、涌溪火青、都匀毛尖、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较紧结的茶。

2.条索松展的茶

这些茶,如采用上述方法,则茶叶浮于汤面,不易浸泡下沉。应采用如下方法:

1)烫杯后,取茶入杯。此时较高的杯温已隐隐烘出茶香。

2)冲入适温的水,至杯容量三分之一(也可少一些,但需覆盖茶叶)此时需注意的是注水方法。茶艺馆中,普遍是直接将水冲击茶叶,我认为这种方法不妥。这种茶本身比较舒展,无需利用水的冲力,反而易烫伤嫩叶。我采用的方法是,如用玻璃杯,则沿杯边注水,盖碗则将盖子反过来贴在茶杯的一边,将水注入盖子,使其沿杯边而下。然后微微摇晃茶杯,使茶叶充分浸润。此时茶香高郁,不能品饮,然恰是闻香最好时候。

3)稍停约两分钟,待干茶吸水伸展,再冲水至满。冲水方法如前。此时茶叶或徘徊飘舞,或游移于沉浮之间,别具茶趣。

4)其它步骤,皆与紧结茶相同。

合适这种方法的,有六安瓜片、黄山毛峰、太平猴魁、舒城兰花等。有些条索不是特别紧结亦非特别松展的茶,两种方法均可,也是各人的习惯而已。

任何一种茶的冲泡,非常依赖于个人的经验。本文也只不过提供一些惯常通用的方法和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实践得久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和方法,如何才能泡得好茶,那也是见仁见智了。

每杯茶的冲泡次数,由茶叶的种类和饮用方式而定。茶叶的耐泡程度,与茶叶的嫩度和加工后茶叶的完整性密切相关。加工越细碎的,越容易使茶汁冲泡出来;越粗老完整的茶叶,茶汁冲泡出来的速度越慢。

饮用红碎茶,尤其是袋泡茶,一般只冲泡1次,不再泡第2次。因红碎茶粒度细,冲泡时茶法易于浸出。

一般的条形绿茶,如炒青眉茶、花茶、龙井、乌龙茶等,因茶汁浸出较慢,可冲泡2-3次。

就茶汤的色香滋味而言,不少饮茶者有如下体会:一泡茶香味鲜爽,二泡茶虽浓涩但不鲜,三泡已淡薄,四泡无滋味,五泡、六泡等于饮白开水。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每杯茶冲泡次数不宜太多。早上泡的一杯茶,反复冲泡,一直喝到晚上,那是不合适的。

综上所述,一杯红、绿、花茶,每杯茶冲泡次数,通常以3次为宜;乌龙茶,因冲泡时投茶量大,可冲泡3-5次;以红碎茶为原料的袋泡茶,茶汁易于浸出,通常适宜一次性冲泡。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倍司网 编辑,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联系q523084022,我们会尽快处理。
Copyright © 2016-2023 倍司网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10044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