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茶叶变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什么是影响茶叶品质卫生的因素)

2024-04-17 17:06:33 倍司网

摘要一、造成茶叶变质的原因有哪些1、氧气:氧气会加速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的氧化,被氧化的茶叶冲泡后会变红、变褐,失去茶叶的芳香味。 2、光照:首先,光照会使茶叶的温度升高,这样会加...

导致茶叶变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什么是影响茶叶品质卫生的因素)

一、造成茶叶变质的原因有哪些

1、氧气:氧气会加速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的氧化,被氧化的茶叶冲泡后会变红、变褐,失去茶叶的芳香味。

2、光照:首先,光照会使茶叶的温度升高,这样会加速茶叶的氧化过程。其次,光照会使茶叶中的维生素C含量减少,会破坏茶叶的色泽和滋味,使茶叶具有“日臭味”。

3、水份含量高:茶叶中水分含的越多,化学反应也就越快,化学反应的发生会使茶叶中的内含物质发生了变化,因此茶叶的质量也就难以保持,甚至发霉变质。

4、大气湿度:如果南方湿度大,只用小泡袋包装的话是不够的,因为现在的小泡袋内部锡泊纸不如从前,保鲜期二到三个月就很容易受空气潮湿的影响而变味。北方气候干燥保持时间更长。

5、异味、微生物污染:茶叶很容易吸附空气中的气味,所以房间装修后若有许多怪味,常用茶梗等散落其间吸附杂味。所以如果茶叶密封不好,或直接暴露空气,就很易引起茶叶有怪味。

二、茶叶变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存放中陈化变质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茶叶具有“后熟”的特点,即贮藏过程中茶叶的许多化学成分发生氧化作用,导致茶叶陈化和劣变。影响品质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叶绿素、茶多酚、维生素、胡萝卜素、氨基酸以及多种香气成分等。

1、叶绿素的变化叶绿素是形成绿茶色泽的重要成分。叶绿素在嫩芽叶中含量较高。它由呈蓝绿色的叶绿素a和呈黄绿色的叶绿素b两大部分组成。在茶叶中两者比例和保留量决定了成品茶的色泽。然而,它又是一种很不稳定的物质,在光和热的条件下(尤其是紫外线的照射下),易分解,因失绿而变褐,形成脱镁叶绿素。一般情况下,脱镁叶绿素含量占70%时,茶叶色泽出现显著褐变。

2、茶多酚的氧化和聚变茶多酚与茶叶滋味、汤色的关系最为密切,它的含量多少决定着茶汤的滋味浓度。茶多酚本身无色,但在红茶加工过程中被氧化、聚合形成茶黄素与茶红素,进而成为褐色素(高聚合物),使红茶汤色加深变暗。在绿茶中,茶多酚的保留量较多,同样在贮藏过程中易发生氧化,生成醌类化合物,导致色泽变褐。同时这些物质还能与氨基酸类物质进一步反应,促使滋味劣变。

3、维生素C减少维生素C是茶叶具有营养价值的重要成分,其含量多少与茶叶品质关系密切。维生素C也是一种易被氧化的物质,越是高级的绿茶,含量越高,也越难以保存。维生素C被氧化后生成脱氧维生素C,它与氨基酸相互作用,生成氨基羰基,既降低了茶叶营养价值,又使颜色变褐,同时滋味也失去了鲜爽味。如果绿茶中维生素C保留量达80%以上,绿茶品质不会发生变化;一旦下降到60%以下,品质就明显变劣。

4、类脂物质的水解与胡萝卜素的氧化茶叶中约含有8%的脂肪类物质,在贮藏过程中同样会被氧化、水解而成游离脂肪酸、醛类或酮类,进而出现酸臭味。已有研究证明,随着茶叶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不仅茶叶香味显陈,而且汤色也会加深,导致商品价值降低。

三、导致茶叶变质的因素有哪些

叶绿素的变化叶绿素是形成绿茶色泽的重要成分。叶绿素在嫩芽叶中含量较高。它由呈蓝绿色的叶绿素a和呈黄绿色的叶绿素b两大部分组成。在茶叶中两者比例和保留量决定了成品茶的色泽。然而,它又是一种很不稳定的物质,在光和热的条件下(尤其是紫外线的照射下),易分解,因失绿而变褐,形成脱镁叶绿素。一般情况下,脱镁叶绿素含量占70%时,茶叶色泽出现显著褐变。2、茶多酚的氧化和聚变茶多酚与茶叶滋味、汤色的关系最为密切,它的含量多少决定着茶汤的滋味浓度。茶多酚本身无色,但在红茶加工过程中被氧化、聚合形成茶黄素与茶红素,进而成为褐色素(高聚合物),使红茶汤色加深变暗。在绿茶中,茶多酚的保留量较多,同样在贮藏过程中易发生氧化,生成醌类化合物,导致色泽变褐。同时这些物质还能与氨基酸类物质进一步反应,促使滋味劣变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倍司网 编辑,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联系q523084022,我们会尽快处理。
Copyright © 2016-2023 倍司网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10044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