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国茶叶种植面积怎么样(种植面积查询)
其实我国全国茶叶种植面积怎么样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种植面积查询,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我国全国茶叶种植面积怎么样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我国种植茶叶的面积和产量分别是多少
到2002年止,全国有20个省、市、自治区1005个县(市)产茶(包括台湾省,下同),有茶园119.0万hm2,居世界第一位,产量75.2万t,居世界第二位。平均单产为630kg/hm2,低于日本、斯里兰卡、印度、肯尼亚等国。在各产茶省中,产茶县居前三位的是云南省(114个),四川省(99个),湖南省(92个),最少的是甘肃省(3个);在所产茶类中,绿茶产量约占73.3%,红茶占5.8%,乌龙茶占10.3%,紧压茶占3.4%,其他茶占7.2%。在出口茶中,绿茶年出口17万t,占出口量的67.5%,其他为乌龙茶和普洱茶等。
2002年各省茶叶面积和产量
现在种植茶叶大面积太多,以后前景咋样
——预见2022:《2022年中国茶叶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中国茶产业公司:中国茶叶、大益茶业、八马茶业、君山茶业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茶叶行业产业链、产业全景图谱、产量、种植面积、出口、品牌价值等数据
行业概况
1、定义
茶叶一般包括茶树的叶子和芽,成分主要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有益健康。茶叶制成的茶饮料,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根据茶叶种类、制作工艺及茶汤成色,茶叶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花茶七大类。
2、产业链剖析
分析茶叶产业链结构,产业链上游包括茶种培育、种植、采摘、粗加工以及物流运输,中游茶叶市场主要包括茶叶加工、包装、销售等,下游市场包括零售市场、批发市场,按照销售渠道可分为线上、线下两大市场。
分析中国茶叶产业链上代表企业/机构情况,上游茶种培育主要为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机构、高校,茶农负责茶园种植、采摘及粗加工等环节;中游企业既包括立顿、雀巢等国外企业,也包括中茶、大益茶等国内品牌;下游主要为线上线下等多主体消费客户。
行业发展历程
茶是中国传统农产品,自古茶商生意发达,文章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梳理中国茶叶现代产业发展历程,如下图所示,中国茶叶产业经历起步时期、低迷时期、第一黄金期、激烈竞争期、第二黄金期共五个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
茶产业发展与地方资源禀赋息息相关,故现阶段出台茶叶产业政策省市主要集中在中国四大产茶区。汇总比较产茶省市相关产业政策,文章认为主要省市大体都是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茶叶产业政策维度相似,但政策手段各有侧重,主要可归结为建设现代化营销体系、打造区域性公用品牌、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延伸茶叶主体价值链四大侧重点。
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茶叶产量稳步增长
随着我国茶叶市场全面放开,茶叶生产经营主体异常活跃,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得到了快速提升。
截至2021年底,我国茶叶产量318万吨,较上年增加24.82万吨,同比增长8.47%,首次突破300万吨。
2、茶叶种植面积稳居世界前列
茶树种植对自然条件包括地貌、气候、土壤类型等有特定要求,这也将茶叶主要生产地限制于若干主要国家内。中国茶叶种植面积一直稳居世界前列,2021年面积达到4896万亩,同比增长3.12%。
另外,根据ITC(国际茶叶委员会)发布的《年度统计公报(2021)》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稳居全球首位,规模约为第二名国家印度的5倍,呈断层式领先优势。
注: ITC《年度统计公报(2021)》最新数据2020年,截至文章成稿日,暂无发布2021-2022年数据。
3、中国茶叶出口量价双增
新冠疫情爆发对国际贸易带来了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据中国海关相关数据统计2017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35.53万吨,出口总额109.02亿元;疫情爆发后,2020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受到影响,下降至34.88万吨,但出口总额不降反升为141.64亿元;2021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36.94万吨,出口量水平恢复到了疫情爆发之前并略有提升,出口总额达到了148.53亿元。可见,尽管这两年来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我国茶叶生产难度加大、成本提高、茶叶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我国茶叶出口的势头仍稳中有升,并达到了量价齐增。
4、中国茶叶品牌建设稳步发展
为推动茶产业发展,多方助力中国茶产业公用品牌建设。比较近3年品牌评估数据,近3年来,有效评估品牌的平均品牌价值在持续增长,但增长幅度逐年下降,2022年平均品牌价值与增长率分别为23.15亿元和4.37%。可见,表明近3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平均品牌价值增速在减慢。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江南产区最为密集
2022年中国茶叶区域公有品牌分布于四大产茶区,其中江南产区分布最为密集,数量达到69个;西南产区数量达到26个,位列第二;华南、江北产区分列第三、四位,分别达到18个、13个。
2、企业竞争:暂未形成龙头企业
由于中国茶叶市场格局分散,业内代表企业市场份额占比小,除天福茗茶成功于港交所上市外,业内尚未出现上市企业。故文章汇总代表企业茶叶业务发展概况,结合企业注册资本、经营市场等指标对其竞争力进行评价如下:
注:星级评价1-5,☆为半星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十四五”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种植面积突破4000万亩
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中国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划定最宜区,坚持适区适种,引导非优势区退出茶叶种植。加快品种选育和老茶园改造,集成组装一批绿色高效技术模式,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品质、提高单产、提高效益,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2、“十四五”因地制宜,巩固、提升、振兴三大产茶区
区域规划方面,“十四五”期间,国家结合各大产茶区具体情况,分别提出巩固、提升、振兴三大发展策略: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茶叶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茶叶种植集中在哪些地方
中国长江以南,从西南部到东部沿海,从海南到山东日照。产茶大省是福建、浙江、云南、安徽等。
茶树最早是在巴蜀一带,随后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逐渐拓展到陕西,河南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和华南地区福建,广西广东等地区。我国有四大茶区,包括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扩展资料:
茶树在种植过程中,对于气候温度,光照以及土壤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茶树适宜生长的温度在18~28度之间,当冬天温度过低会造成严重的冻害,尤其是当温度低于三度以下。
因此北方地区相对来说茶叶种植比较困难。通过科学的种植方法,比如说采用大棚种植和培育优良的抗旱品种,不但将我国茶叶种植的地区向北拓展,最北已经达到了北纬37.43度左右的山东蓬莱地区。
高中地理+茶叶在我国广泛种植的原因是什么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茶树原产于我国西南原始森林之中。在被人工栽培利用之前,茶树基本上都是野生的。根据古代文献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就是靠生嚼茶叶而解毒的。虽然我们现在无法确定神农氏是否存在,也无法确定茶树是否就是他发现的,但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在原始社会末期,远古先民在采集和狩猎的过程中,发现了茶叶的药用价值。
根据《华阳国志·巴志》的记载,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左右,周王室分封子弟,在川蜀之地建立巴子国。而巴国则以境内出产的茶叶作为贡品,上供给周王室。当时,在四川已经有人工种植茶树的记载。随着秦朝统一六国,茶树从巴蜀之地向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南部和河南南部传播,使这两个区域成为最古老的茶叶种植区之一。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在其《日之录》中,有“自秦人取蜀之后,始有茗饮之事”的记载。
到了汉朝时期,树种植进一步向长江中下游地区传播。东汉《桐君录》有记载:酉阳、武昌、晋陵皆出好茗”。酉阳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东南方向,晋陵是江苏常州的古地名。另外在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和道教的兴盛,在江西庐山,浙江天台山、雁荡山,四川青城山、峨眉山,安徽九华山、黄山等名山大川中均有佛寺或道观存在,和尚和道士在寺庙或道观的周围广泛种植茶树,这也是茶树与宗教结缘的开始。
唐宋时期是我国茶叶发展的鼎盛时期,自古就有“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这一时期我国的茶叶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四川、重庆、陕西、河南、广东、广西和浙江等14个省市,都广泛种植茶树。按照历史的说法,唐朝的时候有八大产茶区,全国43个州产茶。到了宋朝的时候,产茶的州府达到101个,下辖县有500多个。
明清时期,茶叶种植在宋朝和元朝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扩大。公元1405~1433年,郑和把茶子带到台湾,开辟了台湾茶区。从此形成了从云南向北一直延伸到今天山东莱阳的广大茶叶种植区域。清朝时期茶园的面积已经达到了40~46.7万公顷,茶叶年产量最高达到22.5万吨,其中有13.41万吨出口。这是新中国建立以前,茶叶发展的历史之最高峰。至此,我国主要产茶区基本形成,现代种植茶叶的地区都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大和深耕的结果。
关于我国全国茶叶种植面积怎么样,种植面积查询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